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青島市城陽區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圍繞打造青島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區的目標,整合資源、規范流程、強化監管,在“創、管、治”上下功夫,全區農村人居環境實現蝶變煥新。
在“創”上謀特色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瞄準突破點,開展區級和美鄉村建設。按照“面上全部覆蓋、點上優化提升、片上集中打造”的思路,累計投資約2.6億元,對東西兩翼規劃保留村莊按照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標準開展區級美麗田園示范村建設,逐步補齊村莊道路、排水、亮化等基礎設施短板。目前,37個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保留村莊中31個村莊完成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整縣制創建率達84%。
緊抓提升點,爭創省市精品和美鄉村。按照每個村莊最高獎補800萬元標準,重點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三大工程,兼顧村莊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全區22個村莊先后榮獲省、市級和美鄉村榮譽稱號。其中棉花村和青峰村先后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上山色峪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成為了青島市鄉村旅游的成功典范。
搶占制高點,打造鄉村振興片區典范。立足鄉村特色特質,全區4個涉農街道高品質打造1個省級、3個市級鄉村振興片區,構建起特色鮮明、梯次銜接的鄉村振興片區發展格局。山色峪省級片區錨定“山色峪·找到自己的地方”定位,匠心打造8.45公里環線步道,引入全市唯一的中華蜂智慧產業園等農文旅融合標桿項目,實現“村莊景點化、環線景觀化”的蝶變。東毛西毛市級片區緊扣“都市圈家庭出游首選地”目標,以環線綜合提升工程為抓手,構建錦泉路、錦觀路特色景觀動線,推動東毛民宿、翠林云莊等運營項目與在建的蟠桃園等項目協同發力。百果百福市級片區深挖歷史文化脈絡,整合生態休閑、康養祈福等資源要素,聚力打造多元融合的鄉村振興綜合體。
在“治”上求實效打出環境整治組合拳
重點攻堅,提升人居環境新績效。投資2800余萬元,“一村一策”實施村容村貌“基礎薄弱村”整治攻堅,加快完善少山、辛屯、中曹村等21個“村容村貌”薄弱村污水、道路、綠化、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配套,因地制宜對廢舊房屋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實現村容環境“顏值”“品質”雙提升。
模式創新,激發環境整治新活力。在夏莊街道、惜福鎮街道試點先行農村垃圾市場化治理新模式,引入專業公司運營管護,初步構建起農村垃圾“戶集、村收、街運、集中處理”四級體系,年處置垃圾6800余噸,產出有機肥960余噸、生物顆粒1300余噸,有效破解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瓶頸性問題。
品質提升,塑造清潔村莊新風貌。出臺《城陽區村莊清潔行動工作導則》,開展村莊清潔“六邊三美”行動,圍繞“村美、路美、景美”,重點提升“城區邊、村莊邊、山林邊、河道邊、公路邊、鐵路邊”清潔水平,并在夏莊、惜福鎮等4個涉農街道,布局打造4條清潔村莊樣板帶,推動轄區農村人居環境品質由干凈整潔向精致精美轉變。
在“管”上做文章營造共治共享好氛圍
起底排查,踐行共治理念。聚焦和美鄉村項目投入使用、后續管護、檔案管理等方面,開展“和美鄉村規范管理提升年”活動,廣泛動員街道、村莊兩級力量參與,對已建成的和美鄉村項目開展全面排查,采取“一村一檔”方式,逐村建立問題臺賬,實施清單化、閉環式管理,持續鞏固和擴大和美鄉村建設成果。
獎優勵先,營造共治氛圍。出臺全市首個村容村貌重點村和評估創優社區獎勵方案—《城陽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資金使用方案》,爭取區財政獎勵資金1800萬元,獎強村激勵、補弱村輸血,通過兩頭抓雙提升,營造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
長治長效,共享提升成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村規民約,積極推廣積分制、“信用+”“道德儲蓄社”等方式,上山色峪、東鐵村、侯家村等37個村莊將環境整治與村民福利掛鉤,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競先創優、比學趕超良好氛圍,村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文/記者 耿潤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