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光如歌 音為“七”待
當金沙灘的海風浸潤過7個春秋,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已與城市的文藝肌理不分彼此。七載光陰,如琢如磨,大劇院在時光的打磨中光彩愈盛,700余場中外經典演出在這里上演,《白鹿原》的傳統與《戀愛的犀牛》的先鋒,鳳凰音樂節的火爆與海邊最美咖啡的閑適,郎朗的激情彈奏與迪里拜爾的天籟之聲……這是一座一直在為青島貢獻魅力增量的劇院,卻又不僅僅是一座劇院,它豐富藝術呈現,也打造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它推進交流互鑒,也跨界聯動多樣場景,串起長長消費鏈條,“劇院+”效應不斷顯現;它以專業呈現經典,也用創新為年輕一代打造表達與體驗的新主場,讓文藝的觸角持續舒展。
鳳凰Live造音場
打造獨特體驗
“不能一直在市場后面追趕,要到觀眾和市場前去引領。”說到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的最大亮點,總經理馬蓉表示,“如果前幾年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會說是專業,而今年我一定會告訴大家另一個詞,就是‘創新’。”來到演藝廳,馬蓉說如今這里已經有了一個更具代表性的名稱——鳳凰Live造音場。
鳳凰Live造音場是青島鳳凰之聲劇院最具張力的演出核心,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中心圓舞臺支持升降與旋轉功能,大劇院據此在國內首創了“主舞臺+T臺+圓形升降舞臺”的演出模式,具備極強的舞美表現力,適合多種演出形態,既可用于站立式潮流演出,也可轉換為座席演出場景。“這個場地可容納約3000至5000人,氣氛濃度高,互動感強,就像一個小型的體育館,在國內極少有這種標準的Livehouse場地。”馬蓉介紹。
前不久,騰訊游戲“無畏契約”第四屆全國總決賽在此舉行,為期3天的比賽吸引了近5000名“瓦友”現場觀賽,一起見證“無畏新星”的崛起。為了給予觀眾更新奇的玩樂體驗,大劇院外場空間設置了觀賽大屏與互動區域,沉浸式通關打卡,打破游戲和現實的壁壘,內外聯動打造專屬于“瓦友”的派對盛宴。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劇院找到了獨特的文化體驗,“鳳凰上大分,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來鳳凰Live造音場看完騰訊游戲“無畏契約”第四屆全國總決賽的成都姑娘李鈺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大劇院豐富的文化內容,帶領著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共同品味經典。大劇院工作人員數年如一日的專業投入、演藝者們以聲音光影呈現的戲與人生、學者們傾囊相授的思想激蕩、觀眾灼灼投入的追隨目光,共同匯成了如黃海潮涌般磅礴的文化力量。
將“文化大餐”
送到觀眾身邊
聚焦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7年來,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持續為西海岸新區乃至山東地區觀眾帶來涵蓋各年齡段受眾群體、雅俗共賞且種類豐富的頂級文藝作品,將諸多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文化大餐帶到觀眾身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濰坊、煙臺等鄰市觀眾也加入了觀劇大軍。
“退休前我是上海各個劇院的常客,現在周末這里有劇我就會來,在這里可以享受到國際品質的演出,白天還能在周圍休閑一下。”一位50多歲的濰坊女觀眾表示。近日,她剛剛帶著女兒一起觀看《戀愛中的犀牛》,并在前一天參加了該劇的主創見面會。
方寸舞臺演世事變遷,嬉笑怒罵見人生百態。演出中,觀眾眼中閃爍的光芒既照亮了劇院,也照亮了整個城市的文化脈絡。在七周年慶期間,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還將聯動多個藝術團體、品牌商戶及本地青年創作者,呈現包括舞臺演出、水上樂園、電音派對、民謠音樂夜、沙灘酒吧、啤酒花園、非遺手作市集等在內的多樣活動。劇院空間將不再局限于看一場演出,而是延伸為市民游客互動共享的節日場域。
不斷煥新面貌
拓展文藝空間
觀劇之外,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帶來跨界新“玩法”。“今年我們整合大劇院主要文旅資源,聯動周邊商業生態,推出多項優惠。”據馬蓉介紹,今年劇院會員不僅可享演出、文創代金券等常規優惠,更可以到演出后臺探班,與明星藝人近距離接觸。大劇院與周邊商家聯合推出“吃住玩”優惠套餐,年輕人可以享受SPEEDONE卡丁車、藏馬航空飛行營地全年折扣,家庭游客可以在沐海度假民宿憑卡打折。
“兩個人買兩張觀演票,加上吃喝和住一晚海景民宿,憑折扣省了幾百塊錢呢。”臨時起意從市區來西海岸新區度周末的張敏說,自己兩年前第一次來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看演出,“如今這里好吃好玩的越來越多,更加有品質了。”張敏和朋友玩特色卡丁車、沉浸式觀看戲劇表演后,傍晚時分,在M&Z沙灘酒吧享受著夕陽海風,體驗著獨特的海濱風情。
濱海一線黃金海岸作為青島旅游“門面擔當”,不僅需要特色化場景打造,更需要差異化內容的持續更新。今年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還特別引進了島城首個海邊玻璃水滑道——天空之境,總高38米,游客從28米高空、全程近500米滑道呼嘯而下,可以360度無死角俯瞰碧海藍天與城市天際線,白天光影流轉,夜晚燈光璀璨,這一刻同時擁有了大海與藍天;沙灘酒吧區域以啤酒、音樂和海風為主角,搭建起可供小聚微醺的微型舞臺與戶外座位區,夜間的DJ派對與Live演出驚喜連連。
馬蓉表示,“7年來,我們見證了觀眾結構的轉變、城市節奏的更新,青島鳳凰之聲大劇院也從一個演出空間成長為文化創新與城市生活融合的文化聚合體。七周年是總結,更是出發,我們希望用這一系列開放活動,把‘藝術+生活’真正落地為一種可持續的城市日常。”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念禮 劉雅夢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