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叩開幸福的大門
張村河北岸董家下莊社區昨回遷抓鬮 705戶分1465套房
拍攝/剪輯 記者 姜丹寧
早報7月27日訊 兩年多的等待、705戶居民的期盼,飽含對新家的無限憧憬,終于在這個夏天共赴“回家”的約定!7月27日,嶗山區中韓街道董家下莊社區御河錦府小區舉行回遷抓鬮儀式,標志著張村河北岸安置區正式啟動回遷,開啟嶄新的幸福生活篇章。一個關于“安居”的夢想,從藍圖變為現實。
全部采用人車分流
董家下莊安置區項目位于科苑經五路76號,總建筑面積達28.15萬平方米,精心規劃建設22棟16—18層高品質住宅樓宇,綠地率高達35%,全部采用地下車位、人車分流,為居民打造寬敞舒適的生活空間。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在董家下莊安置區12000余平方米的公共服務配套空間內,15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2000平方米的體育中心、社區食堂、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養老服務站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后將全方位滿足回遷居民的日常所需。在北岸安置區中,像這樣規模的配套空間,同樣還布局在鄭張、張村、枯桃等安置區內,從柴米油鹽到精神滋養,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已經成為嶗山區提升回遷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的閃亮名片,把“家門口”的幸福直接送到群眾身邊。
“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回遷抓鬮儀式于7月27日上午8:00在科苑經五路董家下莊安置區農貿市場舉行,中午12:30抓鬮工作圓滿結束。經統計,董家下莊社區村莊改造居民共705戶,抓取安置房屋1465套,回遷率100%。根據工作安排,8月1日至4日完成定位結算后,即可為居民辦理安置區新房交接及入住手續了。
抓鬮儀式結束后,居民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紛紛走進安置區實地探訪。大家熱情地互相問候,興奮地交流著新家園的種種變化。“住了幾十年的老平房,如今終于要住進新樓房了,心里甭提多高興了!”65歲的張先生感慨萬千。他環顧四周,發現小區景觀設計頗具特色,綠意盎然;配套設施更是完善到位,健身場地內器械一應俱全,為居民日常休閑健身提供了理想去處。
北岸回遷次第花開
繼董家下莊之后,張家下莊社區的回遷安置工作也將于7月30日啟動。為如期兌現“當年拆、當年建、三年回遷”的承諾,嶗山區正全力推進安置區及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鄭張、南張、文張、張村等安置區將于今年年底前陸續迎來居民“回家”,枯桃、中韓安置區將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回遷。
/ 延伸 /
張村河片區安居工程
整體回遷已完成過半
從2024年底南岸4個社區率先回遷,到如今董家下莊迎來新居,12個改造社區中已有6個圓了安居夢,這項惠及兩萬余名居民的龐大安居工程整體回遷任務已完成過半。
住得安心,更要行得通暢。為了確保回遷居民“出門即暢行”,嶗山區全速推進配套市政道路建設,例如,在剛剛交付的董家下莊安置區周邊需同步推進2條主路、4條支路建設,總長約4.5公里,道路工程與兩個安置區項目、張村河生態修復河環境整治提升工程,以及下穿跨線橋、地下管廊等配套工程交叉施工。截至目前,片區已貫通提升37條道路、4座跨河橋梁,科苑經五路、長沙路等31條主次干道也將于年底前陸續通車。
品質創優,聚力打造完整社區。嶗山區加速完善已回遷的安置區周邊公共服務配套,劉家下莊、孫家下莊2所幼兒園建成投用,和合家苑便利店、瑤海路社區山河景苑農貿市場已開業,蜀山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助餐點均已建設完成,山鋼東部新天地街區已招商運營。張村河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兒童樂園人氣火熱,周邊停車場、7000平方米籃球場、足球場、板式網球場等體育運動場地已投入運營。嶗山區人民醫院、城市航站樓等公服配套也在加速建設,15分鐘、5—10分鐘生活圈正變為現實。
生態蝶變,“推窗見景”照進日常。張村河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一期先行啟動區,已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到今年年底,工程一期4公里全線年底前將基本完工,張村河片區內青島國際人才公園、平行世界公園二期也將全面開放。
產業躍升,產業新動能加速集聚。張村河片區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海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四大專業化園區相繼開園,歌爾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一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用,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已經形成涵蓋16個大模型的矩陣。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姜丹寧)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