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多發生于成年及老年人,主要是面部也就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域陣發性刀割樣、針刺樣疼痛,以上頜和下頜部多見,當說話、咀嚼、刷牙和洗臉等面部的隨意運動或不小心觸摸到面部某一區域就有可能被誘發。疼痛非常劇烈,患者極為痛苦,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患者劉女士深受三叉神經痛的折磨,已經足有三年了,左側面部總會時不時地劇烈疼痛,在說話、咀嚼、刷牙和洗臉等日常生活中,冷不丁地就會有針刺一般的疼痛襲來,導致患者失眠,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為尋求更好的治療,解除病痛,劉女士來到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本部神經外科就診。
入院后,醫生為患者做了全面的檢查,發現靜脈血管壓迫了三叉神經,長期的壓迫導致了神經變性,引起劇烈的神經疼痛。最好的治療方式是進行微血管減壓術(MVD),將血管和神經分離,解除神經壓迫,來恢復神經正常功能。
目前“微血管減壓術(MVD)”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最好的治療方法。隨著內鏡鎖孔技術的應用,手術已經越來越微創,創傷越來越小。隨著神經內鏡技術的普及,該手術也經歷了從顯微技術到神經內鏡技術的轉變,已經轉變為神經內鏡微血管減壓術(EMVD),而應用內鏡能達到更“精準、鎖孔、微創”的治療效果。
集團神經外科常規開展此類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老人高齡,身體基礎較差,手術風險高,為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手術安全,神經外科主任孫國慶專家團隊討論及多學科會診,決定采用神經內鏡鎖孔技術行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這項技術創傷小,內鏡下高清視野能更好的對周圍血管神經及腦干進行保護,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手術由孫國慶主任醫師主刀,1.5CM微小手術骨瓣開顱,通過神經內鏡下的高清視野,在后顱窩深部、腦干周圍,密布神經血管的叢林中,小心翼翼地找到三叉神經以及罪魁禍首“責任血管”。運用精細顯微器械將血管與神經仔細的分離,手術成功完成。術后第二天,患者驚喜地告訴醫生:“吃飯喝水、刷牙和洗臉都不痛了,真神奇。”
如今,神經內鏡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應用前景越來越廣泛,集團本部神經外科已配備國內外先進的神經內鏡系統,積極開展神經內鏡手術,手術術式從以前的經鼻做垂體瘤手術逐漸擴展到鞍結節腦膜瘤、顱咽管瘤以及脊索瘤等顱底腫瘤以及鎖孔手術。鎖孔手術是通過一個硬幣大小的骨窗,運用全內鏡技術去做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膠質瘤、腦膜瘤、腦室內腫瘤等顱內及顱底腫瘤切除手術。神經內鏡手術的開展,避免了以前的大開顱手術,極大減少了患者的創傷,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文/通訊員 李均雁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商訊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