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溫天氣如何遠離細菌、守護舌尖安全?青島市疾控中心提醒→
炎炎夏日,西瓜、涼拌菜肴等解暑清涼美食以及麻辣小龍蝦、海鮮等幾乎登上了家家戶戶的餐桌。然而這些美食在給人們的味蕾帶來享受愜意的同時,一些看不見的潛在危害因素也在伺機而動。近日,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市民應小心酷暑下的美食隱患。
在高溫環境下,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為細菌滋生創造了絕佳條件。一般細菌每20到30分鐘分裂1次,那在高溫下那些興風作浪的細菌會影響哪些飲食呢?市疾控中心專家于浩巖介紹,大腸桿菌偏愛涼拌菜類生鮮蔬菜、鮮榨果汁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偏愛米飯等淀粉類剩飯、高蛋白飲食如奶油蛋糕等;沙門氏菌偏愛切開的西瓜表面、未滅菌乳制品如自制冰淇淋等;副溶血性弧菌偏愛未熱透的海鮮料理如涼拌螺肉、腌制海鮮醉蝦等;李斯特菌偏愛即食冷切肉如火腿、香腸,未徹底殺菌的乳制品等。
剩飯剩菜、肉類熟食等在常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就可能滋生大量細菌,死的海鮮類同樣會存在微生物快速增殖和生物毒素積累,需謹慎食用。那在食材新鮮的基礎上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可以預防食品帶來的潛在危害呢?
于浩巖支招,使用冰箱時記得將生熟食物分開,即蛋類、生肉水產等放在4℃左右冷藏下層,即食熟食放入冷藏上層,需長期存放的食材放入-18℃左右冷凍室。未吃完的剩飯剩菜,室溫下放置不宜超過2小時,應盡快放置變涼,裹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最好在24小時內食用完。刀具、砧板、盆碗等要做到生熟分開,定期用開水燙煮消毒,烹飪食物時要確保徹底燒熟煮透。
從冰箱內取出的剩飯剩菜,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中心溫度達70℃以上),街頭攤販食品中的涼拌菜、麻辣小海鮮等即食產品要注意辨別是否是新鮮現做食材,避免隔夜食物帶來的龐大細菌族群。市民個人飯前便后洗手,調料保持清潔,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低溫能抑制細菌繁殖,但無法徹底殺滅它們,若誤食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惡心、嘔吐、腹瀉等不適癥狀的食源性疾病。”于浩巖建議,夏季食材盡量現做現吃,避免變質或過寒引發腸胃不適,食用冰鎮飲品及水果、高熱量甜食、生腌海鮮、燒烤等需適量。市民可以搭配綠豆湯、烏梅湯、姜棗茶、苦瓜炒蛋、山藥小米粥、荷葉粥等溫和食物消暑。(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