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運動醫學的快速發展,前交叉韌帶(ACL)損傷的治療成為運動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張其亮團隊通過技術創新,成功開展前交叉韌帶增強重建手術,為眾多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治療選擇。
技術突破:解決臨床難題 提升韌帶強度
前交叉韌帶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運動損傷。傳統重建手術中,自體肌腱的直徑和質量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然而,部分患者因自體肌腱細弱、陳舊性損傷或體重過大,導致肌腱支撐強度不足,術后康復面臨挑戰。針對這一難題,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張其亮團隊自2021年起,率先引入并優化了“高強線加強全內重建”“三明治式韌帶增強重建”及“縫線帶輔助增強重建”等先進技術。
張其亮主任介紹,這些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特殊材料增強移植肌腱的強度和穩定性。例如,“三明治增強技術”采用自體肌腱包裹高強度縫線帶,顯著提升其抗拉強度。有研究證實,該技術可使移植韌帶的抗拉強度提升30%-50%,有效降低術后再斷裂風險,尤其適合青少年運動員和體重較大患者等高需求人群。
臨床成果:失敗率下降 康復周期縮短
截至目前,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張其亮團隊已完成60余例增強技術輔助的ACL重建手術,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國外也有研究證實,韌帶增強技術可以顯著彌補韌帶直徑及強度不足的情況,減低由于移植肌腱直徑和強度不足引起的失敗率,且可以更好的縮短康復周期。
28歲的業余籃球愛好者王先生是該技術的受益者之一。因ACL斷裂,他的四股腘繩肌腱直徑僅6.5mm,遠低于前叉重建手術移植肌腱直徑不低于8毫米的要求。團隊采用“三明治增強技術”,使其移植肌腱直徑達到9毫米。經過系統康復,術后7個月,王先生的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已重返籃球場。“手術不僅解決了我的傷痛,更讓我找回了運動的信心。”他感慨道。
技術創新:微創與功能恢復并重
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張其亮主任表示:“增強重建技術的優勢在于,它既能解決自體肌腱的先天直徑不足,又能彌補局部外傷等造成的后天強度減弱,且無需額外增加取腱創傷,最大限度的滿足了膝關節的生物力學需求。”通過輔助高強線、縫線帶等材料,團隊在微創手術中實現了韌帶強度的“定制化”增強,為患者術后早期康復提供了保障。
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提升,運動損傷的診療需求日益增長。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將繼續深耕運動醫學領域,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案。
文/記者 趙彥閱
[來源:信網-商訊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