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排長隊!高考后又迎“摘鏡潮”
專家提醒:摘鏡是醫療行為不是“趕時髦” 術式選擇需“量眼定制”
隨著2025年高考落幕,學生和家長們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安排考后事宜。與以往高考后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相比,今年高考后熱寵已變成旅游、學車、摘鏡,成為新的高考后“三件套”。其中近視手術備受大家關注,各家眼科醫院已迎來摘鏡熱潮。記者從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青島眼科醫院了解到,該院角膜屈光科迎來了手術小高峰。
高考后近視手術現小高峰
近日,記者走訪時看到,候診大廳內人頭攢動,不少家長和考生正在排隊等待咨詢和檢查。醫院的統計數據顯示,高考結束后的這段時間里,近視手術的預約量較平日增長了1倍多,其中高考生占比超過80%,這一數字相較于往年也有顯著提升。
剛完成術后半年復查的考生小張興奮地和記者分享:“現在視力還是5.0,很滿意!我高三寒假就做了近視手術,因為想報考軍校,這類學校對近視手術時間限制嚴格,一成年我就來摘鏡了,現在只等高考放榜。”小張的經歷并非個例,在候診的人群中,許多考生都懷著類似的目標。
除了職業需求,形象提升也是不少學生選擇摘鏡的重要原因。18歲的小吳告訴記者:“戴了這么多年眼鏡,鼻梁上都有壓痕了,而且總覺得戴眼鏡影響顏值,趁著高考結束做個手術,希望能以全新的形象開啟大學生活。”在與同齡人的交流中,記者發現,像小吳這樣因形象因素選擇手術的不在少數,他們希望擺脫眼鏡的束縛,在大學這個新的社交環境中展現更好的自己。
生活便利性同樣是驅動考生摘鏡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熱愛運動的學生來說,眼鏡在運動過程中常常帶來諸多不便。因此,為了能夠更自由地享受運動的樂趣,不少學生將生活便利作為摘鏡的首要原因。
雙胞胎為警校夢想摘鏡
小昊和小澤是一對18歲的雙胞胎,從小一起長大,性格相似,連近視度數都差不多——兩人裸眼視力只有4.1(近視約350度)。他們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受父親影響,兄弟倆從小就立志報考警校,希望未來能穿上警服。然而,警校對視力有嚴格要求:裸眼視力必須達到4.8以上,而他們的近視問題成了最大的障礙。高考結束后的第一天,兄弟倆就來到了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龍克利主任門診,經過檢查,兩兄弟眼部情況良好,可以行雙眼全飛秒手術。全飛秒手術是目前最先進的近視矯正方式,恢復快、安全性高。完善檢查后兩兄弟擇日同時做了全飛秒手術,術后第一天,視力均恢復到5.0。
為切實滿足高考后激增的摘鏡需求,青島眼科醫院進一步優化醫療服務體系,著力提升就診效率和服務質量。通過科學調配醫療資源、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就診流程等系統性舉措,有效緩解了“一號難求"的就診壓力。
龍克利主任介紹,兩院區均配備了全飛秒、全激光、半飛秒手術等全套手術設備,像微創全飛秒4.0、像差引導的個性化激光手術、角膜交聯聯合半飛秒手術等創新技術應用,能為患者提供多樣、全面、安全的手術方案選擇。
近年來近視矯正技術不斷革新,為眾多近視患者帶來了更安全、更精準的治療選擇,但高度近視、角膜較薄的群體摘鏡仍然面臨一定的風險。
為進一步提升近視矯正效果,北部院區角膜屈光科前期引進了角膜膠原交聯技術,并將其與現有半飛秒等近視激光手術相結合,不僅顯著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更使術后角膜穩定性邁上新臺階。
專家:需要理性對待
不能盲目跟風
然而,面對火熱的近視手術市場,專家提醒,近視手術并非人人適合,需要理性對待,不能盲目跟風。
“近視手術有嚴格的禁忌癥,不是想做就能做。” 龍克利強調,圓錐角膜、嚴重干眼癥、未控制的青光眼患者,由于眼部條件不適合手術,貿然進行手術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引發其他并發癥;未成年人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眼球還在不斷變化,近視度數也不穩定,此時進行手術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現視力回退的情況;近兩年視力不穩定,度數仍在快速增長的患者,也不建議立即手術,因為手術只能矯正當前的視力,無法阻止度數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有全身器質性病變,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由于身體整體狀況可能影響術后恢復,同樣需要謹慎評估是否適合手術。
值得注意的是,手術成功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術后的護理與用眼習慣對視力的長期穩定至關重要。專家特別提醒接受近視手術的考生:
用眼習慣方面:務必遵循“20—20—20”法則,即每看電子屏幕或書本20分鐘,需向20英尺(約6米)外遠眺20秒以上,讓眼睛充分放松,緩解視疲勞。同時,控制連續用眼時間,避免長時間盯著電子設備,防止近視度數反彈。
用眼環境方面:部分接受角膜手術的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干眼癥。對此,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人工淚液滋潤眼睛,也可在電腦桌前放置加濕器,改善空氣濕度,避免眼睛處于干燥環境。此外,看電子屏幕時有意識地多眨眼,促進淚液分泌,保持眼表濕潤。
此外,專家提醒,術后三個月內,由于角膜仍處于恢復階段,應避免游泳。無論是游泳池中的消毒水,還是海邊的海水,都可能含有細菌、微生物等污染物,容易引發眼部感染,影響傷口愈合。術后第二天雖然可以正常乘坐飛機,但潛水需在術后三個月,待眼部完全恢復后再進行。對于高度近視患者,即便完成手術,由于眼軸較長、視網膜相對較薄的病理狀態并未改變,應長期避免參與蹦極、過山車、高臺跳水等高速沖擊碰撞類運動,以防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如今,近視手術為廣大學子打開了新的可能,但技術的進步并不意味著門檻的降低,科學評估、精準施治,才是擁抱清晰視力的正確方式。“摘鏡是醫療行為,不是‘趕時髦’。”專家呼吁,“家長和學生應理性選擇正規機構,在手術前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術后嚴格遵守護理要求,確保術后擁有良好的視力和眼部健康。”
本版撰稿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徐小欽
相關鏈接
請查收這份
“暑假護眼作業”
隨著暑假腳步的悄然臨近,不少孩子早已摩拳擦掌,期待開啟一段精彩紛呈的假期生活。然而,作為學習的“放松期”,暑期往往也是近視高發的階段。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戶外活動減少等因素,都可能對孩子的視力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近視的發生或加深。因此,做好暑期近視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關鍵。
◆科學用眼
養成良好習慣
在暑假里,孩子們的用眼時間往往大幅增加,無論是看電視、玩游戲還是上網課,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因此,科學用眼是預防近視的關鍵。
家長應引導孩子合理安排用眼時間,每連續用眼30—40分鐘,應休息10—15分鐘。休息時,可以遠眺綠色景物、閉目放松或者做一做眼保健操,幫助緩解眼部疲勞。
同時,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用眼環境,保持室內光線明亮柔和,避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光線下看書、寫字。此外,還應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讀寫姿勢,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胸口離桌沿保持一拳距離,眼睛離書本相距一尺,手指握筆處離筆尖一寸。
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讓眼睛充分接觸自然光線,不僅有助于預防近視,還能增強體質。
◆按時復查
建立視覺健康檔案
定期帶孩子進行視力檢查是近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暑假期間,家長可在家先行教看視力表,初步了解孩子的視力情況,待孩子配合度提高后,可帶其前往專業的眼科機構進行全面的視力檢查,建立一份完整的視覺健康檔案。
視覺健康檔案就像是孩子眼睛的“健康存折”,記錄了他們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視力變化、屈光發育等關鍵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醫生能夠更早發現視力異常的苗頭,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防止近視進一步加深。
建議家長每3—6個月帶孩子復查一次視力,及時了解孩子的眼睛健康狀況。一旦發現視力出現異常,如看遠模糊、頻繁瞇眼、歪頭看物等現象,應及時就醫,并根據醫生建議進行規范矯正與治療,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控制。
◆科學防控
角膜塑形鏡助力
對于已經近視的孩子,采取科學、有效的近視防控手段尤為重要。角膜塑形鏡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近視防控方法,它是一種特殊設計的硬性隱形眼鏡,晚上睡覺時佩戴,通過對角膜的物理塑形作用,改變角膜的曲率,從而在白天摘鏡的情況下也能獲得清晰的視力。
角膜塑形鏡不僅有助于提升日間裸眼視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延緩近視度數的增長速度,尤其適合近視發展較快的青少年兒童。相比傳統框架眼鏡,它在日常生活中更為便捷,也減少了因戴鏡帶來的活動限制。
不過,角膜塑形鏡的驗配需要嚴格的檢查和評估,必須在專業的眼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在佩戴角膜塑形鏡期間,孩子和家長要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護理和佩戴,定期復查,確保佩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