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賽引才以賽招企:青島科技“新打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以賽引才、以賽招企,青島的橄欖枝伸到了南京。近日,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科技廳主辦,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科技局承辦的第七屆“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南京賽區決賽在南京市成功舉辦。
經過激烈比拼,15個創新性強、技術成熟度高且產業化前景廣闊的優質創業項目脫穎而出,將于8月在山東參加大賽全省總決賽,爭奪落地山東、落地青島的機會。記者現場采訪發現,不少項目的技術領域與青島產業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已經在謀劃落地青島、共贏發展的路徑。
高層次人才攜高水平項目“扎堆”參賽
大賽按照“立足南京、輻射長三角、落地山東”的辦賽導向,依托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科技孵化器及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渠道精準對接優質項目。據統計,大賽共吸引151個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報名參賽,最終評選出40個項目晉級決賽。
從參賽人選來看,本次大賽參賽人才層次突出,博士研究生占比達82.1%,其中國家級、省級重點人才16名,另有來自3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的近40名選手參賽。入圍項目涵蓋人工智能、海洋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與青島產業布局高度契合。
決賽現場亮點紛呈,參賽選手通過精彩路演全方位展示了項目的核心技術優勢、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應用前景。由知名技術專家和資深投資人組成的評審團,從技術創新性、市場可行性、產業匹配度等多個維度嚴格評審。
例如,獲賽區一等獎的“高比能無負極金屬電池技術與應用”項目,由蘇州大學能源學院特聘教授、博導鄒培超牽頭。該項目已經完成了技術創新,進入中試驗證階段。
鄒培超介紹,發展高比能量密度二次鋰金屬電池技術是突破當前鋰離子電池技術能量密度極限的關鍵,該電源技術在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和深遠海檢測等新興領域展示出極大的市場需求和應用潛力。然而,如何實現二次鋰金屬電池技術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穩定性的平衡極具挑戰性。
項目創新性提出采用功能性合金負極(集流體)、添加劑改性聚電解質和高熵正極三重核心技術,構筑新型固態(無負極)鋰金屬電池器件,以協同提升電池循環壽命,同時消除燃爆風險、提高電池大倍率性能與能量密度,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次比賽充分發揮長三角地區創新資源優勢,不僅為魯蘇兩地搭建了高水平的產才融合平臺,更通過“以賽引才、以賽促創”的聯動機制,讓更多高層次人才切身感受到山東、青島“求賢若渴、筑巢引鳳”的誠意與決心。
“高契合度”吸引前沿成果加速落地
項目的下游應用場景與青島重點發展的產業高度契合,是成果落地青島的關鍵。大賽的賽道設置就與青島的產業發展天然吻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賽道包含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能家電、空天信息、高端軟件、先進計算、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方向;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賽道包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母機、軌道交通裝備、智慧農機裝備、高效動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高端海工裝備、高技術船舶等方向;醫養健康賽道包含生物藥、高端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康養服務等方向;新能源新材料賽道包含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風能、核能、氫能、新型儲能、節能環保技術裝備、高性能材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方向;現代農業賽道包含智慧農業、智慧農機、綠色投入品、種源“卡脖子”技術、鹽堿地綜合利用等方向;未來產業賽道包含元宇宙+、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技能作業機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經濟等方向。
看中青島的產業發展生態和企業成長環境,鄒培超早就下定了落地發展的決心。目前項目團隊正與青島自貿片區洽談,溝通在青島轉化落地、建設中試線等事宜。“我們計劃采用分階段的方式進行產業布局,先以建立實驗中心和中試基地的形式落地青島,再根據業務發展情況開展下一步詳細規劃。”鄒培超說,“先以技術開發為主,調動國內外資源,立足國家重大需求和市場發展導向推進產品開發,在國內逐漸形成規模效應的同時,進一步借助青島自貿片區的開放優勢走向世界。”
在實打實的支持方面,大賽也拿出了足夠的誠意。比如,省級決賽評選出的前30名優勝人選中,在山東省創辦企業并完成工商注冊、驗資等相關工作的,按照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有關支持政策,省財政給予每名人選30萬元創業啟動經費,人選正式納入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管理后再給予20萬元支持經費。
頒獎儀式上,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分別作推介,介紹了青島在人才政策、科技創新生態、產業基礎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向海內外英才發出落戶青島、創業山東的誠摯邀約。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等6家重點科創平臺作了專題推介,將為項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持。
8月,第七屆“創業齊魯·共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各分賽區晉級的優勝者將在全省總決賽展開角逐。屆時,豐碩的創新成果、優質的創業項目將在齊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