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噸級eVTOL空中飛行百余公里僅用半小時
低空經濟“引擎”轟鳴,青島加速拓展應用場景。25日上午,青島地鐵集團與青島蔚藍空間飛行器公司、中信海直(青島)通用航空公司攜手,在地鐵1號線鳳凰島站開展2噸級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海洋海島運輸拓展測試、鳳凰島“海上瞰青島”旅游觀光項目試運營飛行、動力滑翔傘飛行常態化運營、西海岸新區無人機地鐵保護區常態化自主巡查、無人機大規模光伏板自動清洗等同場地低空經營示范場景展示活動。
上午,一架飛行器從地鐵1號線鳳凰島站停機坪起飛,首次實現了2噸級純電動全傾轉eVTOL在起飛場地尺寸僅有15米×20米(不足飛機外廓尺寸1.5倍)的城市內狹窄場地垂直起降。在之前的飛行測試中,飛行器穿越山谷、跨越海域,全程自主飛行,僅用十幾分鐘便可攜帶數百公斤物資在偏遠海島降落。裝卸貨物及全機自檢后,順利安全返回,精準穩定降落,空中飛行百余公里僅用半小時。
海洋海島運輸拓展測試為解決海島物資運輸保障難題提供了全新方案。全電動大型eVTOL飛行器采用全傾轉構型,全程自主飛行,起飛重量2噸,具有5.6立方米的超大貨艙,可載貨500公斤,連續飛行300公里,最大時速可達450公里/小時,相較于傳統運輸方式,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和服務保障能力,為海島居民的日常生活物資及應急保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選擇,對青島沿海島嶼、灣區等跨灣跨海運輸應用意義巨大。項目可拓展至靈山島、竹岔島等諸多海島,有望形成常態化、高效化的海島物流運輸網絡,推動“軌道+低空物流”在海洋海島場景的深度融合與應用。
此次活動的舉辦地——地鐵1號線鳳凰島站正在打造“軌道+低空”多業態融合示范基地。基地由青島地鐵集團主導策劃、規劃和分期建設,旨在匯聚各方力量,本著“先試驗后推廣、先載物后載人、先郊區后城區、先隔離再融合”的低空經濟發展原則,匯集優勢企業共同通過示范基地探索“軌道+低空”資源復用、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飽和經營的新路徑和融合發展新模式。
在低空文旅方面,地鐵集團、中信海直等單位共同開展直升機空中觀光—海上瞰青島、滑翔傘體驗—飛躍山海等活動,充分利用了青島獨特的山海風光資源,將低空飛行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在低空培訓領域,基地可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專業的培訓場地及設施,培養低空經濟領域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此外,地鐵集團依托本土優勢,聯合中信海直共同打造低空新業態標桿,實現航空器常態化運營,開發全域空中交通、醫療救援、航空物流等低空場景,以及低空飛行營地的建設運營。
青島青鐵地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鴻鵬表示,青島地鐵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利用青島北站西片區及瓦屋莊車輛段閑置土地,規劃建設膠州灣飛行營地、鳳凰島飛行營地兩大核心項目,融合“飛行營地”“航空科普實踐綜合基地”2大功能板塊特點,積極引入航校、飛行俱樂部等優質飛行單位,全方位落地直升機觀光、固定翼飛行、滑翔傘等低空飛行體驗項目,構建“教學培訓+科普體驗+休閑娛樂+旅游觀光”一體化的低空飛行體驗服務,打造“低空旅游打卡地”。
本次測試吸引了上下游企業參與,涵蓋飛行器研發制造、航空物流服務、飛行數據監測分析等領域,促進了青島市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完善與發展,推動相關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不斷突破。
在推進青島市低空經濟發展進程中,青島地鐵集團積極開展多種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探索,累計梳理匯集各類低空應用場景242種,其中“軌道+低空”應用場景10大類56種。由青島地鐵攜手中國通號研發的青島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于今年4月完成部署,實現了對青島全市低空空域和飛行器活動的全維度管理。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