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產燃料電池氫出廠量突破1000噸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7月22日,隨著一輛真情巴士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駛入位于青島煉化氫能“產研加”示范園內的海河路加氫站進行氫氣加注,計量表上氫氣出廠量的數字跳動到1000000kg,青島煉化公司向社會車輛加注燃料電池氫突破1000噸,這也意味著青島產燃料電池氫出廠量突破1000噸。以綠色交通為切入口,青島氫能產業規模化應用邁入新階段。
“這1000噸的突破,背后是青島氫能產業四年間從技術攻堅到產業落地的持續發力。”青島煉化發展計劃部高級專家、正高級工程師梁峰介紹。
2021年初,青島西海岸新區開通氫能公交示范線時,青島區域內尚無燃料電池氫生產企業,氫氣需從300公里外采購,運輸距離長、穩定性差、成本高,對本地氫能產業發展形成嚴重制約。“青島煉化有豐富的副產氫資源。當時看到公司門口的氫能公交車卻不能就近供氫,我們倍感壓力。”梁峰說,科研團隊迅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首創化學精制法高純氫生產技術,產出氫氣多項指標大幅優于燃料電池氫國家標準。當年8月,青島煉化就產出青島第一車燃料電池氫,實現“青島的車用上青島的氫”,完成了本地氫能供應鏈“從0到1”的跨越。
此后,青島煉化的燃料電池氫出廠量穩步增長。今年1至7月,出廠量已達246噸,超過2024年全年。目前,青島煉化日出廠燃料電池氫約1500公斤,是青島唯一的燃料電池氫生產企業,不僅為真情巴士130輛氫能源公交車、青島港氫能集卡等本地示范場景提供穩定的氫氣供應,也為在濟青氫能走廊上運營的氫能物流專線等車輛提供加注服務,成為膠東半島地區氫能供應鏈的可靠保障。
青島煉化同步搭建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了氫氣生產、儲存、輸送、充裝、加注全鏈條的安全可控與高效協同。
“氫能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是零碳排放。”梁峰表示,圍繞“雙碳”目標,近年來,青島煉化深入氫能產業鏈在更多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探索,聯合青島本地企業開發了國內最大的液驅活塞式氫氣充裝壓縮機、打造全國首座“碳中和”加氫站、突破海水制氫攻關項目,規劃綠電綠氫一體化發展。
今年7月,全國首座工廠化海水漂浮式光伏電站在青島煉化建成投用,加上此前布局的樁基式光伏,現有水面光伏綠電裝機功率達13兆瓦,年發綠電1700萬千瓦時。公司新建23兆瓦水面光伏項目已完成立項,2026年全面建成后,水面光伏合計裝機將達36兆瓦,年發綠電5000萬千瓦時,可節能1.5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萬噸,相當于多植樹220萬株。
“這些綠電將用來生產綠氫。”梁峰透露,青島煉化將依托全國首個工廠化海水制氫科研成果,建設工業規模海水制氫示范項目,實現“光伏發綠電、海水制綠氫”,并把現有加氫站升級為全國首座海水制氫加氫站。同時,針對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的氫能兩輪車試點,公司正考慮將加氫站升級為加氫、充裝、換氫一體站,進一步拓展服務場景。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